浙江时讯

“一键三元”杨守勤,考场状元更是人生状元

更新时间:2024-10-24点击:1782

 

慈湖大讲堂

慈城的历代教育

 

钱文华老师是懂新媒体宣传的,宣传杨守勤的时候,钱老师说他是“宁波历史上第一学霸”、“明代科举史上超绝网红”。随着钱老师被越来越多人知晓,他也紧跟潮流,把杨三元同志拉入慈城文旅事业积极整活。

 

杨守勤:谁懂啊家人们,四百多年后我又火了,还得加班

 

慈城历史上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每一个从慈城走出的读书人,无不受这片土地的教育熏陶。世殊时异,家国离合,当孔庙的朱门缓缓打开,慈湖畔响起琅琅书声,校士馆敲响开考的钟鼓,慈城的教育就生生不息,君子之风就代代传承。

 

 

关于杨守勤的故事,我们已经在科普中略知一二,钱文华老师告诉了我们更多细节,比如杨守勤40多岁还在读书,他考中状元的时候已经是个47的中年人了。


听到这里,台下一片哗然。什么?47岁?还在考试?大家对杨三元的滤镜突然就少了一层。杨守勤如果活在现代,面对35周岁的年龄大关,他根本考不了公务员进不了体制,也几乎没什么用人单位要他。那他30岁左右的时候在干嘛呢?也在读书——哇那更不得了了,“现在的学生就知道读书读书,读完博士出来就失业,也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!”


 

但是在明代,科举就是能改变命运的,杨守勤也用他的实力证明了读书确实有用。考中状元的那一天,杨守勤本人还没来得及回到家乡,喜报早就5G网速传遍了乡里。一夜间,杨守勤登顶大明热搜:

 

杨守勤 一键三元

传说他小时候见过龙王

杨守勤 天降文曲星

科举考试的真神出现了

 

家乡的人疯了,比自己中了状元还高兴。钱文华老师骄傲地说,从那以后,杨三元成了全国各地文旅争抢的“代言人”,只要他想来玩,马上专人专车高规格迎接,大明五星级酒店和宴席也火速安排上。

 


当然,钱文华老师更骄傲的是杨三元的“朋友圈”,这是一张堪比苏东坡交友网的复杂人际网络。俗话说“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,头戴乌纱帽,官职最高至翰林院修撰的杨三元根本不用主动和人经营关系,慈城那么多世家大族,每一家都喜欢和他交好,建立朋友或姻亲关系。

 

钱老师一言以蔽之:“杨三元的朋友圈,是老结棍哦!”

 

 

中国人婚姻讲究“门当户对”,杨守勤一共养育了五子三女,其子女分别与慈城的冯氏、秦氏、钱氏、张氏、刘氏、陈氏、袁氏、赵氏等世家大族结为姻亲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现在走进冯氏故居、张尚书房、钱氏的甲第世家、刘氏的桂花厅、陈氏的符卿第、赵氏的彭山塔这些地方时,每一块砖都深受杨守勤的影响。可以说,以杨守勤出生的察院巷为圆心,整座慈城都被杨守勤的“姻亲圈”所覆盖。

 

“科学家谈家桢也与杨三元有血缘关系。”钱文华老师介绍道,“谈家桢的母亲杨梅英就是杨三元的后人。”

 

丨今天现场也来了一位曾经居住过杨守勤故居的老人,熟悉杨守勤故居的一砖一瓦,他与钱老师是多年好友,为钱老师提供了不少文史资料

 

杨氏从祖辈开始,朋友圈就特别高能。明代哲学家、军事家王阳明曾为杨三元的高祖杨高田写过一篇文章《寿杨母张太孺人序》;数世后的北宋大儒、庆历名师杨适与政 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是好朋友。也许是因为学霸基因太过顽强,杨三元的子孙后代们也非常争气,七世孙杨九畹考中清嘉庆榜眼,十四世孙杨敏曾在考中清光绪五年举人,后为宁波中学前任校长,此就学浙江大学教授。

 


杨三元的这个朋友圈“结棍”到什么程度呢?如果明代有朋友圈的话,他只要一不小心手滑给人点了个赞,三秒钟后他打开微信,就有99+的消息。


钱文华老师看着这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,似乎还不够满足:“未来我还会继续扩大杨三元的姻亲圈,应该是覆盖了整个慈城的所有角落。”

 


慈城人都知道,慈城很重视教育。古代读书很昂贵,但很多贫困的家庭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。慈城不缺状元和进士,状元是珍贵的,“杨三元”是百年一遇的,分数和名次也是重要的,但这只是结果的一部分,慈城人更重视教育的过程——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。


就像南宋状元方山京和明代嘉靖状元姚涞,状元名声的辉煌终将过去,永远留在百姓心中的,是他们清正廉洁、至纯至性、忠义孝悌的品性。杨三元没有被科举制度僵化,成为范进中举那样的悲剧,而是踏踏实实做个“科举活人”,拓宽自己的人生。

 

不仅要做考场的状元,更要做人生的状元。

 

丨 最后感谢钱老师在《品读慈城》上为我们签名!

 


PS

自四月开始“慈湖大讲堂”系列

将每两个月在抱珠楼举行一次

喜欢慈城地方文化的朋友

不要错过我们的预告哦